潮州——潮州人

发布时间:2021-05-02 发布者:亚时财经

辛丑年五一应吴文泽兄长


邀请潮州行,随行汕头市、潮州市,深感潮汕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名人倍出,笔者心潮澎湃,拙笔墨稠,已此敬畏。



秀岭如屏耀明珠

一江带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旧航道

来往车舆新要枢

征舸高举云天远

玉笛轻扬古调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凤城于今展宏图。



潮汕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广东三大文化之一。是汉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汉文化。潮汕文化是潮汕人(潮汕民系)创造的文化,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特征是以海洋文化为主。



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人(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 他是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唯一一位科举文状元,是明嘉靖壬辰科状元。



林大钦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 与乡子弟讲贯六经 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大病 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
麓,在归途中病卒。

林大钦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旷世奇才饶宗颐


饶宗颐,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潮州市潮安人,是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饶先生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万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从饶宗颐先生这一意蕴深长的联语,尽可窥见一位具有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强烈使命感的资深学者的心迹。

先生治学七十余载,早年以治地方文献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展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交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以确立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为己任。

先生禀赋过人,旧学根坻深厚,且又熟谙多种文字,语言,旁通西学门径,其成就如澜翻泉涌,迄今已发表专著100多部,论文1000余篇,在海内外学术、艺术界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广济桥广济桥在潮州市之东,广济桥是中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 ,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 1170年) ,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 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 梁”。 


基本信息名称:广济桥别名:湘子桥类型:石拱桥所在地:广东潮州设计者:曾江建造时间: 1170年高度: 7.75米基本概况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 1171年)太守曾江创 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间( 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 1194年)历 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 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广济桥,一名碧天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此桥造型秀丽,拱券采用纵联并列分节砌置法,水平全长78.7米,宽6.12米,矢高7.75米。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楼在古府城墙上地众多城楼中广济门城楼最为壮丽。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同时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又是我市北堤城堤的重要关闸。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登楼四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远山如黛。如遇夏秋,水涨潮急,舟帆点点,随波而下。时见江涛拍墩,时见浪花溅岸,画意诗情,殊足欣赏。楼内有联云:“万峰当户 立,一水接天来" ,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广济门城楼修缮按照官殿式三层歇山顶设计,恢复明代石木结构,首层地面标高为19.8米,保留东门楼原有防守、防洪和观景的功能。二楼的原水泥承重柱恢复为石柱,三、四楼仍用木柱,取消原水泥结构;梁架、门窗、栏杆、瓦脊等均恢复明代形式,拆卸构件经甄别后尽量利用,以保存更多历史痕迹;瓦面、墙体、地面、石质、台阶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修 缮后的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环窗改为格扇门。已基本完成的广济楼城门建筑总高为24.43米,比原城楼约高出2.4米。在内部装修过程中,施工单位专门从广西采购上等桐油作为木结构的主要油漆原料,并专门聘请潮州有名的古建筑师傅进行彩绘、贴金,更好地体现潮州古建筑特点和城防建筑的粗犷风格,从而提高了广济门城楼的文化内涵。目前广济门城楼修缮主体工程已完成,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壮观的广济门城楼,以明代古城楼的风采重现于韩江边,成为我市保护古城,建设名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新闻头条特约评论员
《高级记者》
国务院八项规定督察员
作者:胡道军潮州随笔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