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斌:非常时期,金融"活水"要勇于担当

发布时间:2020-12-09 发布者:亚时财经

12月5日,由瞭望周刊社指导,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主办的“第五届新金融论坛”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严文斌出席并代表主办方致辞,就非常时期金融业对于支持实体经济、统筹金控业态合规发展、与新基建形成良性循环等问题做了分析。



(图源:瞭望智库)


“新金融论坛”从2016年第一届到现在的第五届,正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三五”时期,站在这五年的终点回望,可以明显感受到,国际国内形势是如何的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的任务是如何的艰巨繁重。尤其今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极不平凡的转折点,需要极大的战略定力来排除内外纷扰,办好自己的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新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下,我们探讨“非常时期的金融责任与担当”,十分重要,也很有必要。


不久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10月底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也提出,要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说,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可以看到,中央和决策层的战略部署,是在继续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明确金融监管、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意义。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如何处理好金融“活”与“稳”的关系,这就是当下的责任与担当。


过去的四届论坛上,我们探讨过金融行业变革、支持实体、普惠“三农”、防范风险,也探讨过提振消费、加大开放和数字化转型。这一系列主题总结起来,核心逻辑是一致的,即在国家改革攻坚、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金融要回归到服务实体、服务国计民生的初心,要在积极创新中把控风险,要以更大的努力承担更大的责任,甚至做出一些牺牲。


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充分挖掘国内潜力、释放内需并继续扩大开放,助力国内产业链重构、区域经济布局和更高质量发展。这些新思路、新目标,都亟待我国金融业在新时代塑造中国发展新格局的伟大进程中,“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在新华社日常的采访调研中,我们也总能听到各行各业尤其小微群体的困难,这是亟待攻坚的市场难点痛点,也是实体经济久盼的心声,期待中国金融业创新性精准滴灌,为“振兴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这个当今世界级金融难题“杀出一条血路”。


另一方面,金融业自身变革仍在持续。近期对于大型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争议,就掀起了千层浪。一边是传统金融机构寻求数字化转型,一边是金融科技企业寻求为前者赋能,复杂的竞合生态中难免潜藏风险。加之当前,“新基建”业态蓄势待发,一大批跨界混业的金融控股机构正成为支持其成长的中流砥柱。如何把它们协调好、调动好、利用好,是新的发展阶段金融监管创新实践的全新考验,考验着求新求变的金融业如何稳健发展。


因此,“活”与“稳”的平衡,以及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必须因此扛下的责任与担当,将贯穿我们今天的所有议题。


危与机总是并存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行业发展与监管调整的关键阶段,也恰逢金融业难得一遇的做优做强机遇。


例如,扩大进口、促进消费是我们国家的底气,这就促使金融业向更扎实、更接地气的方向前进。再例如,刚刚落幕的第三届国际进博会,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而中国机遇的一大抓手,就是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新金融与新基建,两者休戚相关、相辅相成,新金融也将因此迎来天高鸟飞、海阔鱼跃的施展空间,将金融业推高至一个全新的多维度合作生态。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回望过去71年,中国金融业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最终构建起基于稳健基石的新兴国家金融体系。千百年来,“责任”二字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里,以责在人先、计利天下的信念推动着所有行业的进化。金融业发展至今,更应如此。希望我们不忘初心、步履不停地贯彻新时代下的新金融理念,践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从而不负时代所托。


编辑:潘家欣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