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兴总兵 清朝战神

发布时间:2020-11-09 发布者:亚时财经


 序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在社会动荡和列强攻破国门之后,中华民族的辛酸和艰难困苦不言而喻;我们牢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自强不息,圆梦中华。


潮州府城,作为潮州文化发源地,潮汕地区历史上潮州府的政治文化中心,人文鼎盛而成海滨邹鲁。斑驳的城墙,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她昔日的繁华。历史的长河像流水已渐远去,岁月涛声依然拍击着潮州这座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古城。在成行的树荫下,古城有多少高第华宅深藏其中?有多少历史仍被遗忘?


珍惜新冠疫情带给我难得的假期,在此风和日丽之际,约伴前往潮州老城区寻幽探胜;我们沿着习近平主席不久前走过的路,漫步这座承载着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寻找儿时的足印,探寻昔日时光在古城中留下的痕迹。当我走进古城区,徘徊在一条条古巷子,步进一座座古宅第、古民居,仿佛看到的是一件件“历史的化石”;回忆逝去的岁月,已似雪泥鸿爪;看着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日暮街角,一种亲切感由然而生,撩起了我无尽思绪。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忙碌的脚步戛然停下,多出的闲遐使我浮想联翩;作为将门后代,敝人对家史却不求甚解,深感愧对先祖,终于因疫情得以“偷得浮生半日闲”,来个查根究底。


走进博物馆,翻阅发黄的史册卷宗,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悠悠书香扑鼻而来;卓家先祖那段尘封已久,为大清朝奋战拼搏,驰骋沙场的惊心动魄历程映入眼帘,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引起我的求知渴望。


历史的镜头随着沙沙的揭书声,就像会说话般引人入胜,一页页展现在眼前......


此刻,我正走进时光隧道,穿越浩翰时空,到了清朝的道光年间:


史留印记缅怀先祖


卓兴,字杰仕,乳名卓花开,1829年(清朝道光九年)出生于广东潮州府揭阳县棉湖(今属揭西县)。清朝道光末年至同治年间投军,因武艺出众,骁勇善战,战功彪炳。他从士卒做起,靠自己的实力在战场上奋勇拼搏,越级晋升,军威显赫,成为三军统帅。他在任期间,深入民情,抚慰贫苦,严惩污吏,受到人民的爱戴。潮州城里那时有句口头语,叫做“十五升,做总兵”,说的就是卓兴十五年间从兵勇晋升到正一品“建威将军”,成为名震岭海的清军一方统帅历程。


卓兴在清军历任先锋、千总、平镇营都司、中军游击、参将、副将、授正二品南韶连镇总兵。任海南琼州镇中军游击时,加封“格艮吐巴图鲁”称号。后又屡立卓著战功,兼虎门水师副提督,旋即再晋升广东水师提督(驻虎门,又称虎门水师提督);其以德行、节义、治绩名震岭南;洁身自好,受民称颂,获颁授从一品潮州总兵。


大清皇帝后得悉卓兴战绩辉煌,功勋登峰造极,且为朝廷举荐贤能功不可没;因其举荐的“洪兵”大将郑绍忠(郑金)、侯勉忠(侯纯戴)两战将真心効力清廷,迭树战功。故同治帝龙颜大悦,宣召其进京觐帝,御前受赐顶戴花翎,凭军功加封“格良叶巴图鲁”称号(格良叶巴图鲁即战神、勇士、英雄),册封正一品“建威将军”,并钦赐穿黄马褂(又称武功褂子)及两次赐诰卓兴家族“三代一品封典”,这在清军甚至清廷中极为罕见,尤其是后期所赏的“格良叶巴图鲁”称号,更属清军战将中的最高荣誉,相等于现代称谓的“战神”,这是皇上恩赐卓兴的莫大荣耀;可谓子孙荣耀,一门显贵。建“驷马拖车”官邸“卓府”于潮州府城(今潮州市中山路,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获同治皇帝恩准,特将“卓府”官邸命名为“建威第”(意即正一品“建威将军”的府第),皇上且欣然御笔一挥,为卓爱卿亲笔题下“建威第”墨宝。




少年时的卓兴,出落得一表人才,只见他气宇轩昂,浓眉大眼,虎背熊腰,力大无穷且绝顶聪明;闲时喜耍拳弄棒,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其臂力过人,一人可轻易战胜三、五个精壮小伙子;因遇事好抱不平,为弱小出头教训顽劣者,与村童一起劳动、一起玩耍;曾效法《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与其中两个最要好伙伴结拜为异性三兄弟。


他结交的挚友都是家境贫寒的穷小子,经常饿着肚子,经常有上顿没下顿,有时更是一连几天无粒米落肚。有一次,他带同几个村中少年到外边玩耍,回来已是深夜,众人的肚饿得咕咕直叫,于是有人偷偷摸到地裹摘黄豆荚,剥皮后用沙锅熬煮;黄豆煮熟后,因为没有食具便纷纷用手抓豆吃,由于人多手忙脚乱互不相让,竟将沙锅打破。卓兴见状打趣说:“众将听令,打破沙锅寨,放走黄豆大王。”        


卓兴后来当上总兵,当年棉湖的患难兄弟上潮州府城找他。当他们来到总兵府前,见卓家军禁卫森严,只有畏畏缩缩、推推嚷嚷地求门官通报,门官见他们衣衫褴褛而且言语粗俗,遂大声叱喝不让走近。这时一个较为胆大的发牢骚说:“你门官不要瞧不起人,要是往通报当年『同拍沙锅寨』的弟兄来了,保管你家老爷开中门迎接。”门官觉得事有跷蹊,不敢怠慢,慌忙入内通报。果然,卓兴闻报,立即吩咐手下大开中门迎接,与众兄弟携手进府,摆宴接风,共叙多年离别之情,席间卓兴笑言:“同拍沙锅寨,患难好兄弟”;事后还向众兄弟赠金送物,把儿时曾效法“桃园结义”结拜为兄弟的两个最要好伙伴留在军中任用,其余愿留在府中共事的根据各人特长量才录用,想回家的送上重礼及盘缠道别。人们无不盛赞他富贵不忘贫贱之交,此后,“同拍沙锅寨,患难好兄弟。”这句卓兴的戏言,便成为潮州人形容共患难、同富贵的同义词。      


再后来,这个“同拍沙锅寨”故事,由在广府经商的潮州府城人四处广为传扬,潮语的“沙锅”遂变成粤语(广州话)的“沙煲”;由此演变而来,便是后来在粤港两地流行的“沙煲兄弟”一词出处;其意喻为患难与共的兄弟,彼此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因为智趣相投,有共同理想,不忘初衷,生死与共,也包含着牢不可破的兄弟友爱及深情厚谊。


人马一体大义凛然


1857年(咸丰七年),卓兴在任“平镇营都司”时,值其奉檄晋省,恰逢英国人(红毛鬼)初入广州,清朝其时国力式微,被西方列强挟持,洋人专横跋扈,气焰嚣张,搜刮民脂民膏,文武之吏见之纷纷避道而行。卓兴闻报大为震怒:“何汝等夷人,无耻至此。”他牢记“自尊尚在,精忠报国”的誓言,已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露无遗,他向袍泽激昂陈词:“我等虽位卑未敢忘忧国,既为兵须护民。”说罢即带绿营兵勇进城,为起震慑作用,扬我国威,令众兵勇整齐纪容,更“率队露刃,中道而驰,若将寻斗”,使“夷人骇愕瞠视,莫敢谁何,士气为振。”有日巡视途中,惊见数洋兵当街抽打路边摊贩;民族大义使然,卓兴怒不可遏,令兵勇将洋兵团团围住鞭抽痛打,广州民众一时感到大快人心。穗民交口赞誉:“其义愤激烈,不为威屈,皆此类也。”


自古有句名言“宝剑赠侠士,宝马配英雄。”1858年(咸丰八年),卓兴期时获清朝名臣,赣、粤、闽总督军的左宗棠赏识垂爱,赠其极为珍贵的军中“神兽”、有成吉思汗坐骑“长生天神马”血统的“白马神驹”。牠不愧是一匹宝马良驹,据称该匹白马颇有灵性、耐力非凡,乃马中极品、气质高贵、踏步如风、飞翻奔霄;这匹全驹雪白的白鬃骏马成为卓兴胯下坐骑,令他在往后历次战役中如虎添翼;他策骑“白马神驹”驰骋沙场,配合默契,屡立战功;其他将士想牵骑这匹马,被又踹又咬,根本无法驾驭,牠只对卓兴俯首帖耳。


此“白马神驹”曾奋战沙场,身上中了三箭竟然仍能奋蹄疾驰,把总兵大人救出险境;此后,卓兴对这匹宝马无限珍爱,用上好饲料喂养,配上金玉鞍蹬,人马情感深挚,结下深厚的情义;他视“白马神驹”如知己,并练得一身马上骑射好本领,骑射技术娴熟,简直是人马一体;他每次征战都佩宝剑擎长枪,以“骏马为足,弓箭如手,”好不威风。直至辞官,卓兴对此匹和主人灵性相通的战马——“白马神驹”都不离不弃。


卓兴辞总兵官职后,视“白马神驹”如知己,于潮州府城建“驷马拖车”官邸“卓府”时,特吩咐建筑工匠在“卓府”官邸后增建宽敞马厩,供该匹“白马神驹”颐养天年;直至牠归天,卓兴仍以隆重葬礼送别当年“战友”,并在潮州府城西郊为牠修建大型坟冢,该地方后来被称之为“白马桥”,府城人赞誉贵为潮州总兵的卓兴,做人有情有义。有诗曰:“四蹄奔月蹑青烟,飒爽英姿马亦然。何处敝帷埋骏骨,欲浇醽醁野风前。”


1860年(咸丰十年),卓兴战事捷报频传,两广总督喜不自胜,顿萌惜才之心,遂奏报朝廷:卓兴“在广东破贼有功,使得西江震动。”卓兴获晋升参将,并加副将衔。即此时以参将(清代绿营统兵官,位次于副将,掌管本营军务)用,加副将(清代绿营统兵官,位次于总兵,统理一协军务,又称为协镇)衔。是年,清廷“大计”考核,卓兴获粤省督、抚二官举荐为“卓异”,喜获御准,进京觐见咸丰皇帝,卓兴殿前跪谢圣上知遇之恩。


其时,卓兴以参将加副将衔率绿营兵勇剿匪,在万军丛中勇救清军参将,那已身陷敌军重围的方耀;为感谢救命之恩,方耀遂与卓兴结拜为军中异姓好兄弟。卓、方带领两军在历次残酷而又激烈战斗中互相支援、互相掩护、配合默契,在战场上每到生死关头把命相托,亲如手足,这对异姓兄弟共同谱写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打了多个飘亮的胜仗;事后卓兴对方耀直言:“汝以命相托,吾必冒死相救。”两人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打这之后,两人亲密无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故事在清军中广为流传,成为感天动地的美谈。再一次生动地诠释了“沙煲兄弟”一词的深意。此后,朝廷重臣在上报朝廷嘉奖的多次奏牍中,为卓兴与方耀同时请功,指二人战绩相埒;后来朝廷谈兵事者,就以“卓方”或“方卓”并称。


在此之后,卓兴再为清廷屡建奇功,获一路晋升。在任潮州总兵与虎门水师提督期间,策白马挥利剑、驾战船呜火炮,率领海陆清兵壮士抗击洋兵夷寇。他守疆护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士兵同甘共苦。其刚正不阿的个性得罪了不少朝中高官,同治皇帝登基伊始,更屡呈奏折诤诤进言,痛陈贪污腐败势力为祸,扰乱朝纲,将动摇大清国的统治根基,须严加整肃,惟多次力谏而未被采纳。终因不耻官场的黑暗,亦不愿与堕落者为伍,遂于1868年(清朝同治七年)急流勇退,托病辞总兵官职时,不忘旧情,奏请清廷继由其在战火中同生死、共患难的“沙煲兄弟”方耀署任潮州镇总兵。


乐善好施抵御洋夷


1864年(同治三年),卓兴任南韶连总兵时,乐善好施,见当地百姓多数生活贫困,食不果腹,向民众施舍金钱和粮食;为兴办书斋学堂,修桥筑路等公益事业,曾慷慨解囊;更捐资八十万两白银,助当地大兴水利,筑陂蓄水,灌溉农田,使稻米连年丰收,造福一方,备受百姓称誉。在南韶连总兵任上,卓兴为官时,当地山寇为害严重,逐督捕剿戮;当了解到贼人多为贫苦子弟被生活所逼聚山成寇,卓出榜安民,公布:“忍剿伐,而檄论抚慰。”遂以怀柔政策,刀不刃血而促使山寇投戈归农,一时治境安宁,为民赞颂不已。    

           

在所有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中,日本对中国的祸害最为惨烈,日本浪人同治年间在广东开始肆虐;许多日本浪人是无法无天的骗子和恶棍,他们与英夷合伙贩卖鸦片,以绑架为手段,对百姓进行敲诈,挖空心思榨取中国百姓的膏血,劣迹斑斑;浪人的罪行还有武装走私、充当密探、编织间谍网,在中国各地刺探情报,成了日本侵略者的有效侵略工具,是侵华的先行者、无恶不为;日本浪人清末对中国的染指、破坏和渗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865年(同治四年),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卓兴率水师于广州与虎门一带巡视防卫,已熟知夷人、倭人劣迹不胜枚举,且对英国等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入毒品鸦片、掠夺我国领土和资源的海盗行为十分愤慨。他满怀对侵略者以铁蹄践踏国土、欺负百姓的气愤和卫国护民的抱负,每每鼓励兵勇:“忍饿骨立,犹守节不变;护佑中华,吾心更不变。”不时向水师弟兄作爱国主义教育:“一息尚存,要精忠报国。面对夷人时,应有血性、有骨气、有尊严。”七月,卓兴率水师巡防队在省城巡视,见有日本浪人聚众欺诈百姓,肆无忌惮当街抢掠;他义愤填膺,以扰乱社会罪立即令巡防队将数浪人拘押,再知会浪人堂馆必须向受欺凌百姓赔礼道歉,长我中华威风;省城百姓事后对卓兴义举无不额手称庆。


在护卫省城时,他心里装着大清社稷,关心黎民百姓疾苦;为保护民众不受英、法夷人欺凌,卓兴随后在广州组织了民众自卫队,官民联合,一起保卫家园,抵御洋夷;平日率兵勇巡视,见到民众发生纠纷耐心调解,制止街头殴斗;如目睹英夷、法夷欺诈百姓,必定严加训斥,为百姓撑腰;使当时省城之夷人往往气急败坏,对清军却又有几分惧怕。


卓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具卓识远见,慧眼识英雄重英雄,先后为大清皇朝举荐两员能打胜仗的勇悍武将。


收服“大洪国”第一悍将”郑金后,提请广东提督昆寿奏报清廷,准许卓兴举荐:郑自领旧部为一营,名曰“安勇营”,归卓军帐下,为大清効力,清廷准奏,赏郑都司衔;卓兴并为收在军中的两兄弟改名,郑金改为“郑绍忠”其弟则改名“郑继忠”,以示决心弃暗投明,为国尽忠;同治十二年清廷授郑绍忠为潮州镇总兵,郑履任后亲率众官备厚礼往潮州府城卓氏府邸致谢伯乐之恩;郑绍忠后官拜广东水师提督及湖南提督,对卓兴在他危难时的知遇之情一直心存感激。


侯勉忠(“洪将”侯纯戴)受卓兴招安投降大清后,提了一个要求:“绝不杀自己的兄弟,只杀外国人。”卓兴答允他的要求,同时亦为降将侯纯戴改名“侯勉忠”,有“勉励克己,效忠朝廷”之意。改名后的侯勉忠,成了大清一员武将,前往中越边境戍边,抗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侯勉忠的军队协助清军冯子材部取得胜利,后立下军功之后一路升迁,官至琼州镇总兵、记名提督,从一品将军。


卓兴饱尝民族苦难,历尽腥风血雨,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气慨,在烽火硝烟中冲锋陷阵,在大时代的浪潮中激扬飞溅;他一生把“爱拼才会赢”这句格言的精髓,演译得淋漓尽致。卓兴十五年间在战场摸爬滚打,身先士卒,获清廷连赏“格艮吐巴图鲁”、“格良叶巴图鲁”两封号,清廷又先后两赐卓兴家族“三代一品封典”;这在清军甚至清廷中极为罕见,尤其是后期所赏的“格良叶巴图鲁”称号,更属清军战将中的最高荣誉,相等于现代称谓的“战神”,这是皇上恩赐卓兴的莫大荣耀;可谓子孙荣耀,一门显贵。


积德感恩忠心报国


“一将功成万骨枯”,卓兴十五年间连串沙场征战,威名震岭海。他自从军钦廉,援剿漳、赣,转战潮、嘉,鏖兵于高、凉、广、肇之间,十有五年,解重围者六,收复名城者五,摧城拔寨;仅“长乐(五华)战役”面对狡黠如狼的“太平天国四大天王”便勇擒其三(分别是:“太平天国列王”黄宗保、“太平天国烈王”洪桂芳、“太平天国来王”陆顺德)。卓兴积功以至节钺,名炳旗常。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朝廷重臣如劳崇光、毛鸿宾都对其推崇备至,大赞其:“水陆忠勇绝伦,为近今不可多得之名将。”“这卓兴,能从一介武夫,十五年内成为清朝的武臣巨擘,足见他才能超卓,器宇非凡;便说是人中龙凤,池中金鳞,亦不为过矣。”一代“战神”卓兴,不愧为清军的“名将之花”。


卓兴一生驰骋沙场,护佑中华,功勋卓著,为国连年征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沉刚毅而多智谋,对士卒严军纪但同甘苦,所以士卒都愿意为他卖命,是清朝少有的常胜将军,为清朝立下了不朽的战功,清廷多次褒奖他。满清自入关便推广汉化,但对汉人依然是严防死守,卓兴可谓对满清政权忠心耿耿,虽战功赫赫,颇遭猜忌;即便如此,虽然是汉人居清朝军中高位,仍然得不到满清的完全信任,于事业高峰,选择急流勇退;慈禧太后留他在京任职,被他以战时伤员复发需休养为由婉拒。在长期忧国忧民中,卓兴于1879年(清朝光绪五年)郁郁去逝,享年五十一岁。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史学记载:卓兴“七年,告病致仕”。“总戎总潮未四年,即思解组来归田。捧还将印谢国恩,愿乞骸骨休林泉。告休于今十载矣,不见总戎出城市。升沈黜陟两不闻,闭户种花抱幼子。”辞官后他曾对袍泽坦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朝中同僚对卓兴辞官深感惋惜,可他笑着说:“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脱去官袍仍可以服务百姓,我就想做个无冕的官。”


卓兴辞官归隐后,积德好施,提倡文教,改造民风,为百姓谋福祉。他对子女要求严格,教诲有方,谆戒以“慎勿与人交水火,好尊名节重丘山。”并且把“清正廉洁,众乐为乐。”作为家风家训,告诫卓家后人要代代相传,要懂得感恩;晚年以《吕氏春秋·谕大》:“天下之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叮嘱后人要做个为社稷,有爱国爱家情怀的人;教导子孙“与人为善,祸已远离,必有福报。”“德不孤,必有邻。”故卓氏后代裔孙,信守诫律,谨遵家训,廉洁奉公,积德感恩,热爱家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为了大清江山的长治久安,卓兴无愧于风云变幻的时代,无愧于忠心报効的祖国。卓兴为清皇朝清剿太平军和粤、闽、赣、桂等地抚民平乱立下赫赫战功,创下丰功伟绩,被誉为清朝“忠勇”名将,堪称典范。他面对晚清残局,中兴如梦,仍图力挽狂澜;以重典治乱,深怀救国济民的一腔热忱,不敢懈怠地去践行他的人生理想,直到他魁梧壮硕的身躯了无声息地倒在茫茫星野。


天妒英杰,英年早逝;光绪五年(1879年),这位久经沙场的一代“战神”殒落,卓兴去逝时年仅51岁;丧礼时,潮州开元鎭国禅寺老方丈亲为卓兴入殓前沐浴超渡,目睹其遍体伤痕纍纍,不禁赞叹:“卓大人实在是为国尽忠,体无完肤呀,汝必流芳弥久。”


慈禧太后乍闻噩耗深感惋惜:“卓兴重武德,先皇颇器重,我大清失一员忠勇大将;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卓兴这样的常胜将军更难求。”光绪皇帝得悉后称他为“我朝武臣巨擘”,对卓兴思念不已。他备受历任两广总督、重臣如劳崇光、毛鸿宾等之赏识,皆赞曰:“勇担当,多奉献;爱民武将,忠君报国;德秉千秋,光昭后世;乃精忠昭日月,义气贯乾坤之楷模。”


清末局势处于风云多变,1883年(光绪九年)五月,法军进攻越南河内的纸桥,挑起中法战争;越南作为中国藩属国,大清本能地行使了宗主权力,中法战争因此爆发;清廷立即遣兵应战,但清军连战失利,大清皇帝及朝廷诸臣为调兵遣将御敌费煞思量;连一向极少揄扬战将的晚清名臣左宗棠“国难思良将”,在卓兴逝去四年后,还于奏章中提到“如卓兴尚在,堪当此重任。”指卓兴“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豁得出;其悍清军罕有其匹,是战将中出色者,其他人难望其项背。”清朝后起用老将冯子材及被卓兴赏识举荐为官的侯勉忠(原洪兵悍将)抗击法军,深入越南境内与法国侵略军决战,取得“镇南关大捷”,侯勉忠后官拜记名提督、从一品将军。


史志评价卓兴:“忠勇出于天性,临敌决胜出奇无穷,而治军尤严整,所过秋毫无犯,乃古名将之风,清朝并不多见的猛将。”




 后记 


沿着时光隧道往返,在穿越中回到现实。“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往事如烟,重临潮州府这座千年古城,她的历史文化底蕴,乃潮文化的宝藏;使我顿悟小少时对她熟视无睹的无知,徘徊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愈感依依不舍。我走在古城江边,登上金山半腰的北阁佛灯胜景,倚着栏杆眺望巍巍韩山,浩浩韩江,听着那滔滔韩水的拍击涛声,仿佛新时代正在奏响赞美您,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潮乐颂歌;我要把这悦耳涛声,谱上您的名字,正在焕发新春的千年古城——潮州府城!


“潮州自古多英杰,海阳国里尽朝晖。”当我再次走进博物馆,凝视那艺术珍品般的圣旨亭,仰望那独具匠心的建威将军灵龛座,一种神秘亲切感便油然而生;这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仿佛一位伟岸、挺拔如山的战神活脱脱地傲立面前;此际,我对先祖充满敬仰。一桩桩救国抚民、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使我像陷入角色里感同身受。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见证了一段段历史往事;我好像听到一声声嘹亮的号角响彻天际,激励着勇士们为国为民奋勇战斗;更尤如听到一曲曲激昂凯歌,在欢迎英雄们的胜利归来,令人既感慨又感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复。这些宝贵文物,仿佛都活起来,在用一种看似默默无声但又震耳欲聋的方式,发人深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随着深入了解,史册的记载就像诉说着往事,丰富了我对先辈的认知,使我敞开心扉,对先辈更敬畏。正因为有无数使我们引以为傲的先辈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中华民族才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素养且极具韧性,无论任何国家都征服不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哪怕是曾经跌到了低谷,我们也一定会拼命追赶,努力奋斗,直到赢得世界的敬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感谢先辈在历史的印记中,带给我们感动,警醒我们勿忘初心。伴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幸前人汗水浇灌神州,看如今华夏再沐朝阳,冀明日巨龙腾飞九霄。”中华儿女将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卓启灿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