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通过港交所聆讯,半年营收8.17亿

发布时间:2020-11-23 发布者:亚时财经

11月22日晚间,香港交易所文件显示,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已经通过聆讯。招股书显示,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预计于12月中下旬正式挂牌上市。


(图源:网络)


今年6月1日儿童节当天,有“盲盒第一股”之称的泡泡玛特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本次赴港IPO的募资规模预计为2至3亿美元。近日,有消息称泡泡玛特的IPO估值或超60亿美元,而其在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时25亿美元的估值远低于这一数字。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个月,泡泡玛特收入8.17亿元,毛利5.33亿元,经营利润2.08亿元,期内利润1.41亿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9个月,盲盒销量达到2.74万个,同比增长70.5%。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的收入(16.834亿元)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由47.6%提升至64.8%)计算,泡泡玛特已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其中,按2019年零售额计算,泡泡玛特在中国潮流玩具市场的占有率为8.5%。


泡泡玛特发展经验


资料显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其最主要产品是“盲盒”——将高约10厘米的手办装进外观相同的盒子里售卖,单个定价数十元。“盲盒”的独特性就在于消费者购买时并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哪一款,抽奖般的不确定性带来一种新奇和刺激感,集齐某一系列手办或开出自己最心仪的款式则是其追寻的目标。


泡泡玛特能实现业绩快速增长,凭借的是其IP[1]业务实力,以及涵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


IP本意为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近年来在文化领域特指各种媒介形态的转化、移植,用于二次或多次创作改编的文化素材。简而言之,IP就是内容创作改编的源头、文创生产化用的对象。在泡泡玛特看来,IP是其重要竞争壁垒。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运营93个IP,包括Molly、Dimoo等12个自有IP、PUCKY、the Monsters等25个独家IP,以及56个非独家IP。其中16个于今年上半年推出,预计下半年将推出至少14个新IP。


泡泡玛特最具代表性的、盈利能力最强的IP“Molly”,由泡泡玛特直接股东王信明亲自创作2016年,泡泡玛特开始与王信明合作,并开始Molly的大规模商业化。基于Molly形象自主开发的产品分别占2017-2019三年度总收益的26.3%、42.6%与27.4%,其中2019年带来的收入为4.56亿元。然而2018-2020年,Molly收入占比则呈逐年递减趋势,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已略低于Dimoo和PUCKY,这主要是由于因疫情影响,泡泡玛特调整了发布Molly系列产品的时间表。


(图为Molly形象。图源:网络)


泡泡玛特的另一重要经验在于建立了覆盖潮流玩具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平台,业务除IP运营外,还包括艺术家发掘、消费者触达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广。


销售渠道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的销售和经销网络主要分为5大类:其一是主要位于中国33个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的136家零售店;其二是位于62个城市的1001家创新机器人商店,其可提供交互式的有趣购物体验;其三则是天猫旗舰店、泡泡抽盒机、葩趣等线上渠道;其四是北京国际潮玩展和上海国际潮玩展;第五则是批发渠道,包括国内的25家经销商以及国外的22家经销商。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共计有360万名注册会员。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可知,泡泡玛特的粉丝群主要覆盖15至35岁、拥有高消费力、热衷分享和展示的人群。


(图源:泡泡玛特聆讯资料集截图)


盲盒等潮流玩具近几年来在颇受年轻人追捧。公开数据显示,泡泡玛特在2020年“双11”网络购物节期间总销售额超1.42亿,在天猫大玩具行业排在第一,也是天猫玩具行业第一个进入双11亿元俱乐部的品牌旗舰店。


不过,盲盒生意也并非风光无限。国泰君安在一份研报中提出,过去多年,中国文创IP开发环节上仍处在相对弱势的环节,风口过去之后,能否维持高速增长无法保证。


编辑:陈静文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