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大堵车”已致11死

发布时间:2019-05-28 发布者:亚时财经

近日,珠穆朗玛峰引起民众关注,当地时间27日,又有一名登山者在拥挤不堪的珠峰上死亡,至此珠峰大堵车导致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1 人。


刚刚于523日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次仁扎西介绍,珠峰在523日当天从北坡冲顶的人大约有300名,我们在冲顶过程中确实遇到了拥堵,在海拔约8500米的第一台阶,8600米的第二台阶和8700米的第三台阶,都分别遇到了拥堵,每个阶段大约等待了一个小时,累计等待时间超过三小时。


据次仁扎西回忆,在海拔8000米以上拥堵三小时,对于氧气和体力都是考验,当时很担心,但一生可能只有这一次,心里想的仅仅只是一直往上爬。次仁扎西在登顶过程中还看到了遇难者尸体,看了一眼,没有多想,就赶紧往上爬了。


次仁扎西2310点左右登顶,在他视线范围内,大概有30人同时在顶峰 (图源:北京青年报)


谈到今年出现大堵车的原因,次仁扎西告诉记者,因为今年珠峰天气不好,窗口期比较短,只有523日和24日两天的登山窗口期,往年都会有一周左右,所有的团队只集中在这两天冲顶,在冲顶的三个台阶上,上下只有一条路,就出现了排队的情况。


在珠峰上拥堵其实很正常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足够的体能和氧气挺过拥堵。”有登山者表示。


海拔8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地的30%几乎所有人都要使用瓶装氧气,包括大多数夏尔巴向导,被称为死亡地带。除了雪崩等意外,登山者还需要克服缺氧、极寒、高原反应等众多挑战。尤其是急性高原反应,登山者一开始感觉头痛和恶心,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恶化为运动机能失控、脑部肿胀、肺部积水,严重者会昏迷和死亡。


1922年第一次发生登山者在珠峰死亡的事件后,截至今日已经有超过200名登山者死亡。大部分尸体都被深埋在山上的冰川和积雪下。


2019522日,尼泊尔,排队爬上珠峰顶部的登山者。图源:视觉中国


据了解,目前民间爱好者想要攀登珠峰,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在中国境内的珠峰北坡,这条路线只有西藏圣山探险公司有经营资质,而且对攀登人数有严格限制。比如,2018年的报名人数限定为16人,且必须有登顶8000米以上高峰的经验。收费为458848/人,报名时还需预交30%活动费。


二是,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出发,通过国外登山服务公司报名。费用一般在3-8万美元不等,登山者需要有登山许可证。1张许可证下,最多可以有15名登山者,每名登山者要缴纳1.1万美元费用。


由于利益空间大,尼泊尔政府不会对登山人数有限制。服务公司竞争激烈,更不会对登山人数进行限制。


据了解,珠峰顶点平台仅两个乒乓桌大小,却挤满了人,大家全在自拍。


图源:截自受访者提供的视频


除此之外,登山的费用也着实价格不菲。


凯途高山探索(尼泊尔)公司报名资料上显示,他们的报名费用为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1.7万元),这个价格在众多服务公司中,属于中等偏下的,但这些费用还不包括往返的国际机票、个人国际医疗和救援保险、住宿费、购物费、餐饮费、额外的高山氧气费、氧气面罩费等等,所以这样算下来,每人的登山总花费大概在35-40万之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珠峰攀登商业化逐渐成熟,堵车早已不是新闻,1996年导致15人死亡的珠峰山难,原因就是在希拉里台阶堵车时间太久,导致登山者在下撤途中遇难,而当年登顶的只有98人。


随后,攀登珠峰的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登顶对于人们的诱惑也越来也大,攀登珠峰的人数也迎来了增长,2013年共有658(含登山者与夏尔巴协作,下同)从尼泊尔一侧南坡和中国西藏一侧的北坡登顶珠峰,创造了新的纪录。


2014年导致16名夏尔巴死亡的雪崩事故和2015年导致19名登山者死亡的尼泊尔大地震,让这两年的登珠峰人数锐减,这也导致从2016年开始,重返珠峰的登山者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16年共有641人登顶珠峰,仅次于2013年,2017年共有648人登顶珠峰。


2018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令人吃惊的802人,其中南坡登顶的就达到了563人。因此,2019年,当尼泊尔旅游局向381名登山者颁发了登珠峰许可证后,很多人预计今年的登顶人数又将创下新的纪录,而随之攀升的还有死亡数字。


BBC的报道中指出,尽管有人呼吁限制发放登山许可证的数量,但登山活动还是在拥挤的峰顶附近继续。在今年的春季登山季,尼泊尔已经发放了381张许可证,每张1.1万美元(约合76000元人民币)


另据新华社报道,考虑到每一位登山者至少雇佣一位登山向导,估计攀登珠峰的人数多达1000人。


(亚洲时报  综合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