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时观察|双11来了,你是否身在“独”中不知“独”?

发布时间:2019-11-08 发布者:亚时财经

(图源:网络)


今年的“双11”在周一,似乎比往年显得更“孤独”了些。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剁手”缓解孤独,但“孤独”却一直在。近年来,“孤独”已不只是主观感受,受它驱使而产生的消费,贡献出了规模庞大的“孤独经济”。“得孤独者得天下”、“孤独经济风口到来”,已从预判成为现实。


脉脉发布的《2017孤独经济白皮书》显示,每月因孤独消费1000至5000元的人占到七八成。取中间数月均孤独消费3000元计,在2017年中国13.9亿人口中产生的孤独消费规模都已接近3万亿。


 身在“独”中不知“独” 


近日,亚洲时报发起“问你孤独有几分”问卷调查,共回收到103份答卷。受访者男女比例为4:6,年龄段涵盖18-60岁,九成以上为有收入人员,六成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一项调查结果颇值得回味:问卷开始时认为自己“不孤独”及“不确定”的受访者约占70%,当填至最后再被问及“是否孤独”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其实是“孤独”的。




问卷参照《国际孤独等级表》试对受访者进行“孤独分级”。该题在受访者初步判定自己是否孤独后填写。



“逛超市”毫无疑问是最多人独自做过的事。但调查数据显示,位列国际孤独第七级和第九级的“看海”和“搬家”,也有高达68%的受访者做过。最高级别的孤独行为——“做手术”,占14%。由此可见,初步判定自己“不孤独“的人,多数都做过孤独等级较高的事。


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单身成年人规模超过2亿。围绕这一庞大消费群体,市场衍生出众多针对“孤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单身公寓、对话智能家电、迷你KTV、一人食餐厅及火锅等。


“我就是觉得智能家电挺好玩,也挺好用的;一人食餐厅这些,还是会从好不好吃的角度来考量去不去吧,没有觉得是为了排解孤独。”从事媒体行业的Sunny告诉亚洲时报。


(图源:网络)


透过本次问卷及访谈可以窥探,很多人在消费前或许并未考虑自己是否孤独,也并非为了排解孤独才购买和使用这些“单身”商品和服务。但自认为不孤独的你,或许也在无形中为“孤独经济”热潮添了一把火。


 不为“脱单”买单 只为自己快乐 


调查结果显示,“单身”、“没知己”、“没人懂”是最多人的选出的孤独原因,异地恋和伴侣分居次之。受访者中,接近60%是单身。



 

数据显示,82%的受访者不参加交友社交活动,83%的人每月花在社交方面的消费在1000元以下。


除工作时间以外,75%的人花最多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40%的人需要加班,30%的人选择打游戏。



 

八成以上受访者不参加社交活动并且在社交方面维持较低消费,下班后最爱刷朋友圈、刷微博,而此项活动基本不产生消费。可见多数单身受访者并未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在“脱单”上。那他们的钱花在哪儿呢?


调查显示,“购物”、“游戏”、“旅游”是他们花钱最多的事儿。一个人购物、打机、旅游,走走停停……为自己花钱,使他们快乐。最多人选择的“购物”行为中,半数以上受访者每月会花500至2000元用于网购。




根据今年6月央视财经公布的《2019中国电商半年报》,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购用户数量达到6.1亿人。中国网上零售额总额在今年前5个月达到3.86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超过1/5。


结合调查结果,即七成受访者意识到自己属于“孤独人群”,以网购花费中间数1250元来粗略估算,中国网上销售总额或有超过60%贡献自“孤独人群”。


阿里电商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显示,“孤独人群”多分布于高薪职业,这些人不仅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而且消费观念也更加开放、消费行为更加果决。


“或许我是孤独的吧,但我并不认为我是因为孤独而消费,我消费是because I can.”供职于企业研究部门的周斯诺对亚洲时报说。


策划/撰文:SHAN

问卷设计:杨志杰、SHAN、Zhou、黄婉仪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