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时观察|深圳从经济示范区再次升级,示范什么,示范给谁看?

发布时间:2019-08-26 发布者:亚时财经

亚洲时报特约评论员 宋涛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标志着继当初成为首批经济特区、“领跑”中国40年之后,深圳再次成为时代的探索者和“领跑者”。


应该说,深圳成为新的“示范区”是和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分不开的。


深圳夜景 (图源:摄图网)


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也受到较大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变革,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低生产率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更加不能适应中国争取向国际经济产业链上游进军的目标。因此,无论“中国制造2025”也好、产业升级2.0也好,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手段。


和美国持续一年多的贸易战更加坚定了中国追求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掌握产业链高端的技术和体系,经济体量不管怎么看起来庞大,都只是“虚胖”。而美国在贸易战中一再提到的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担心,正表明这一发展规划实实在在戳中了美国的弱点。


既然是转型升级、追求占据产业链的上游,那么,从现有经济和产业体系的高点出发,自然是最有效率,也最理所应当的做法。改革开放40年来,如果说到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高端产业集聚地,无疑要数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江浙沪地区在内的南方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核心地带”。因此,这些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中国制造”占据高端产业链,参与世界高端市场竞争而做好准备。


事实上,就在公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同时,8月20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也宣布揭牌,正表明了要在江浙沪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两个“核心地带”率先实现高端产业突破的目标。


那么,在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选择了深圳作为突破口?原因自然是综合性的,香港乱局也可以说在其中“贡献”了一份力量。


首先应该注意到,深圳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诸多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今年上半年美国先后宣布把华为公司和大疆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后,有网友整理发现,美国针对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从中兴、华为到大疆,无不是注册在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或者从这里起家。因此,大家笑言,美国的贸易制裁其实针对的只不过是“粤海街道”而已。


虽然这只是个段子,但确实展现了深圳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深厚的积累和强大的实力。尤其是总部在深圳的华为公司面对美国制裁时,表现得令人眼前一亮。他们不但第一时间公布了自己的“备胎计划”,还在此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先后拿出了鸿蒙OS操作系统、昇腾910 AI处理器等实实在在的产品,充分展示了自己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居安思危、自力更生的决心和准备。以华为公司为代表,深圳表现出来的发展态势、城市精神、发展速度质量、技术和人才储备,无疑契合了当下国家的战略方向和需求。


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余承东现场介绍鸿蒙操作系统。(图源:新华社) 


8月23日,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出席AI处理器“昇腾910”及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发布会。(图源:央视新闻)


而反观毗邻的香港特区,此前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在金融业、服务业和贸易方面,香港一直有着较好的基础。如果香港乱局不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完全有可能寻求在这些领域的转型和突破,并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然而,香港的乱局却表明,目前的香港,无论人才储备还是社会环境、无论政府管理能力还是业界发展的动力,都不足以承担起为国家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突破的任务。


再来看深圳,它已不仅是个高新技术发展的示范区,而且已被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表明,中央对于深圳的期待已经不只是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突破与升级,而是希望能够展现出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的总体优势,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也就是给国内各城市学习看,给国际社会证明看,示范区是中国自己深化改革的需要,是迈向下一个历史阶段的再一次探索。


这种情况下,香港也将成为深圳的另一大优势:一方面,正好可以承接由于受到香港乱局和困局影响,谋求外迁的产业和企业;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吸引香港在金融业、服务业和贸易方面的人才。从而在事实上兼备深港两地的长处,真正实现深圳的全面示范效应。


同时,深圳的发展与香港的举步维艰放在一起对比,更加可以展现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优点。这种近在咫尺的对比,无疑比任何宣传和口号都更有说服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能吸取两种不同模式之间的经验教训,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铺开,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