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引2000万,打破“深莞广佛”魔咒,珠三角的这步棋走得好!

发布时间:2021-02-24 发布者:亚时财经

近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规划》对广东省未来十五年的国土空间安排进行了解读和展示。


除了提出,在省域空间内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和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之外。还提出广东全省的常住人口将以年均约115万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达1.3亿人。


对于未来,广东这片充满着造富神话的沃土,从不缺少想象力,创造力和执行力。


只要上边的活儿安排得好,下边往往都能以超预期,超标准完成。


“深莞广佛”魔咒


先行者,拓荒牛,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广东一直是以排头兵的姿态引领全国。


深圳更是被称之为广东省的领跑大队长,如今,又被新任命为湾区的先行者,示范城。


城市要发展,民众要富裕,这个没得错。


但作为一个区域的带头老大哥,你的发展壮大,不能以削弱兄弟城市,侵犯他人利益作为代价。


这也是笔者此前对于深圳不会扩容的判断逻辑,这份《规划》似乎让笔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不同于“江浙鲁”等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广东的经济体量虽然比较大,但发展步伐却极度不一致,甚至有点畸形之势。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两极分化成了这个排头兵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也不是上边愿意看到的,更不该是值得去骄傲的。


即便是你的个别城市它再光彩夺目!



据2019年广东省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广东省下边21地级市的GDP总量为10.77万亿,而深圳和广州这两座城市就占据5.06万亿元,接近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如果再加上佛山和东莞,仅珠三角东北岸的4个地级市占据全省GDP总量的70%。


而从常住人口来看呢?“深莞广佛”四个城市占据全省人口体量的40%。


这就出现了很神奇的现象,即:深莞广佛四个城市,用不足10%的辖区面积,聚集了近40%的人口,创造了70%的GDP。




数据来源:各地方统计局


面对贫富差距和全面脱贫的尴尬,在城市建设中,利用行政手段再次加速城乡的二元分化,这显然是行不通的,更是有悖于先行者和示范区的称呼!


接棒者“广深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京港澳”和“沪深广”两条预留磁悬浮高速列车,一旦落地,将进一步加强北上广深港的跨域区往来,这对于地处大湾区的民众而言,当然是一个值得拍手叫绝的大红利。


截图源自: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然而,近几天大火大热的高速磁悬浮列车规划,广东算不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此前,以成都和重庆为首的成渝城市群,以上海和杭州首的长三角城市群,也分别为时速600公里的超级磁悬浮给出预留通道和规划研究。


过去两年里,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更是以大局观的姿态,先后提出了磁悬浮列车的研制和试验,并明确指出了时速600公里。


广东算不上最先,更谈不上唯一。


但,预留“京港澳”和“沪深广”已不再是单一城市群内的跨城交流了,而是一跃升级成了一个跨越千里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再一个,鉴于“广深港”的城市属性和地域优势。新一代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或许将在大湾区内率先落地。


毕竟上一代磁悬浮首落上海,第一条高铁线链接京沪。而今天“广深港”的接棒优势似乎将更加明显。


2000万“破圈”


贫富差距较大的广东,这是历史的机遇,也成当代的困惑。


改革开放给了广东造富的机会,然而先富没能带动后富,这就是机遇下的困惑。


如何解决这个不均等的差距,“打土豪分田地”已经不现实了。唯有打破常例,寻找到破圈的办法。


从此次规划似乎可以看出,“抱团取暖”,“定向输血”成了破圈的探索途径。对于未来的十五年甚至更久,广东将进入一个,抱团成长的时代。


规划提出: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将全省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

北部生态发展区:韶关,河源,梅州,肇庆、云浮;

沿海经济带东翼:汕尾,揭阳,汕头,潮州;

沿海经济带西翼:阳江,茂名,湛江;

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清远;



从广东省各地级市2019年的统计公报数据我们会看到: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GDP总量为8.63万亿,占据全省的比例超过了80%;而其它三个区域共同分摊了余下的12个地级市,三大区域的GDP占比均在7%上下。


从常住人口来看,珠三角地区的常住人口总量6416.78万人,占据全省人口总量的55.70%,而剩余三大区域,分别均摊了余下的5000万人。



如此可以看到,珠三角地区:用30%的辖区面积,聚集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80%的GDP。

相比于前边的,深莞广佛四城市:用10%的辖区面积,聚集了近40%的人口,创造了70%的GDP。


要显得温和多了。


要想从根源去解决,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搬运游戏,得从骨子里去重塑。


《规划》中有一点,在人口上边做了具体的规划节点和规划目标。如果真能实现这一规划目标,那真是从根源上缓解了这一问题。


通过设定目标,进行引导人口的合理布局。


提出2035年的目标节点,全省常住人口规模1.3亿目标总量,年均增长约115万人增量预期,和80%的城镇化率水平,来推进城镇的合理发展。


具体目标为:

北部生态发展区:常住人口2035年维持在1510万,相比于2018年减少177万;

沿海经济带东翼:常住人口2035年维持在1800万,相比于2018年增加62万;

沿海经济带西翼:常住人口2035年维持在1650万,相比于2018年增加30万;

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2035年维持在8440万,相比于2018年增加2139万;


截图源自: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在不考虑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前提下,按照这一规划目标来看,简单统计就是,广东省的核心区域珠三角地区,将迎来超过2000万的增量人口;而非珠三角地区,将在未来15年人口净流失85万人。


可见,珠三角人口引导策略,有着明显的从外地取,而不是从省内其它区域吸血。


可能会有人问,这不是舍近求远么?


家门口有创富的机会为什么不优先安排附近的群体,反而从其他地方做引入。


在笔者看来是两点:

1、这是珠三角的开放态度,通过“预留六大重要走廊”,甚至磁悬浮都运用上了,以此吸引内地的资金和人才来珠三角发展。

2、省内非珠三角地区,则通过“12312交通圈”,“三横六纵两联”的交通网络体系,加速省内非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


通过珠三角这个大平台,吸引全国优质资源,然后通过内部区域交通给周边区域输血,从而实现更高一阶的“先富带动后富”。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又是一个区域版本的“双循环”。


对于广东这个沿海经济大省,笔者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而对于这个区域的核心城市,则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支点”作用。



编辑:Karin
格隆汇授权亚时财经发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