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图片1

陷"大数据杀熟"控诉,美团股价大跌市值蒸发逾400亿

发布时间:2020-12-18 发布者:亚时财经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时不时被曝出大数据杀熟乱象,招致用户反感,最新被用户控诉的对象是美团外卖会员。


17日,《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该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诉美团外卖专割会员韭菜,同一地址、同一家店、同一时间,竟然出现会员配送费高于非会员的情况,让他气愤不已。而美团外卖方面自始至终并未给“漂移神父”一个满意合理的解释,仅希望通过赠送10元红包来息事宁人。



(图源:漂移神父公众号)


美团外卖回应: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


随着负面舆论持续发酵,美团外卖不得不出面澄清,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通过与用户进一步确认,发现是由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错误地使用用户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与用户实际位置产生偏差,导致配送费预估不准。


(图源:美团外卖)


然而,如若事实真如美团外卖声称的配送费差异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有关,那么理应立即为“漂移神父”解决这一问题,为何该用户2天后继续在同一家店用两个账号分别点餐,仍遇到配送费不一致的情况?


美团外卖的声明无法平息诸如此类的质疑,网友纷纷控诉该平台“价格歧视”、“割会员韭菜”、“吃相难看”。网易新闻大风号@龚进辉评论称:“美团外卖的声明给我的印象是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故意推脱,可信度并不高。而这番不走心的说辞、不负责的处理态度,明显缺乏诚意,不仅无助于打消用户疑虑,更无法重新赢得用户信任。”


同时,此番杀熟风波也伤害了投资者的信任,1218日,美团股价大跌3%,逾400亿市值蒸发。


(图源:网络)


严厉整治大数据杀熟现象


北京消费者协会曾就“大数据杀熟”给出明确定义: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技术釆集用户信息、建立用户“画像”,并以谋取利益为目的,根据用户“画像”提供特定(非可选性)商品或服务的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打击”,本质上是企业利用老用户的信任牟利,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恶意消费用户忠诚度。其中,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成为重灾区。携程、京东、滴滴、淘票票等均曾被曝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且上述平台官方几乎一致回应:不存在。它们的解释也大同小异,要么是“价差可能由于日期、支付方式、供应商等的不同而导致”,要么是“不允许价格歧视,价格不会因人、设备、手机系统不同而不同”。这些回应看似有板有眼,但与用户实际体验并不一致,无法有效打消消费者疑虑。


1218日下午,新华网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发布文章,指出美团外卖发布的声明没有说服力,并就大数据杀熟现象发表评论称:


互联网带来了诸多便利,用户也得到了很多实惠,但“大数据杀熟”已在多个网络平台多次引发争议。在线旅游、网约车、网购……这些网络平台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购买能力,大刀霍霍“砍”向“熟客”。但君子爱财,需取之有道。透支消费者信任无异于杀鸡取卵,漠视消费者权益就等于自毁前程。互联网不能变成收割商家、用户的“天罗地网”。互联网时代,海量数据和数字技术赋予了企业更敏锐的洞察力,别只盯着那一两块钱,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是民生。不管是技术疏漏还是大数据瑕疵,该改的要改。诚信无价,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长远点,你们的征途应是星辰大海。


编辑:陈静文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