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集团中国产业园区品牌连锁运营商

最新气候建模显示:南极臭氧洞恢复或延迟十年以上

发布时间:2019-12-23 发布者:亚时财经

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一项最新气候科学建模显示,如果近期三氯氟甲烷(CFC-11)排放增长持续下去,可能会让南极臭氧洞的恢复时间延迟10年以上。


(图源:网络) 


目前认为,CFC-11的排放水平和变化趋势仍有许多不确定之处,且新增排放并未找到来源,但如果能设法快速暂缓,则可以将这一延迟时间控制在几年以内。该结论来自于《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Delay in recovery of the Antarctic ozone hole from unexpected CFC-11 emissions。

 

据了解,在排放到平流层的源于人类活动的氯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CFC-11,其产量也一直受到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控制。根据议定书的规定,2010年开始逐步淘汰CFC-11的使用,议定书生效后,科学家曾预计南极臭氧洞将于21世纪下半叶早期恢复到1980年的损耗前水平。

 

中国于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加入议定书。近30年来如期实现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履约目标,截至今年5月统计数字,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然而,2018年有报告称CFC-11排放自2005年以来并未出现预期的下降。有关人士分析,这可能与中国境内未经上报的泡沫使用导致的排放有关。目前这一研究在方法和精度上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能对排放源做较为准确的定位,因此新增CFC-11排放尚未找到来源。

 

据悉,在最新研究中,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马汀·奇珀菲尔德及其同事,构建了一个最新的、详细的大气化学输送模型,调查了这些额外排放对极地臭氧恢复造成的影响。

 

研究团队分析了CFC-11排放的三种可能趋势:一是立即停止排放;二是以一定的排放水平继续;三是在未来10年里逐渐停止排放。模拟显示,排放对臭氧洞的影响迄今较为有限。但是,如果排放以一定的水平持续,臭氧恢复至1980年水平的时间或延迟约18年。如果排放在未来10年里逐渐减少,延迟的时间约在两年左右。

 

南极臭氧层空洞最早由英国南极考察科学家于1985年报道。报道称,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20千米高度的南极大陆上空,臭氧总量开始减少,10月初出现最大空洞,面积达2 000多万平方千米,覆盖整个南极大陆及南美的南端,11月份臭氧才重新增加,空洞消失。

 

但随着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臭氧层空洞问题一直在加剧,自然恢复速率远远跟不上其破坏速度。即使后来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但直到现在,让其恢复到1980年水平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据了解,臭氧层能有效阻止太阳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而臭氧层空洞则会让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变得更强烈,对人和动物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同时强烈紫外线还会导致皮肤癌的产生,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不仅如此,紫外线过强还能破坏细胞内遗传物质。

 

亚洲时报 综合

责任编辑:Carrick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