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国家抵制日货 韩国人这次动真格的了?

发布时间:2019-07-20 发布者:亚时财经

在韩国,一场因韩日贸易摩擦而引发的“抵制日货”活动正愈演愈烈。


韩国民调机构“真实测量仪”18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54.6%的韩国人正参与抵制日货行动,与一周前民调结果相比增加了6.6个百分点。另外,“今后有意参与”的人占到将近三分之二。


7月18日,韩国世宗市民间团体在一家日本连锁企业店铺门前举行抗议活动。图片来源:纽西斯通讯社


网上“抵制日货风”来势凶猛


这场抵制日货活动在韩国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异常凶猛。


有网友7月11日创建网络社区“NoNo Japan(对日本说不)”,号召大家在网站上曝光日本商品,同时提供对这些日本商品的替代选项。这一网站一经设立,便在韩国各大搜索引擎中列入热搜榜前列。截止到18日,网站上罗列的日本商品已经超过60种。由于访客过多,网站一度崩溃。


“我觉得,与告诉大家什么是需要抵制的日货相比,提供替代产品更加重要,”社区设立者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说。


NoNo Japan网站截图。


韩国最大的日本旅游信息网上交流社区“日本旅行者俱乐部”17日宣布暂停更新,以示支援抵制。


这一社区2003年建立,目前有130万会员。“社区暂时中止,”运营者说,“作为这一日本旅游交流平台的运营者,我希望用自己对抵制活动的支持,传递一个明确信号。”


另外,在网上张贴日本旅游的韩国明星,以及介绍日本美食等内容的“网红”,都遭到了网友的批评甚至责骂。


除线上外,韩国民众还多次在日本驻韩使馆或知名日本企业在韩店铺和办公地外举行集会抗议,呼吁抵制日货。


比如一家日本知名连锁商的老板发表韩国抵制日货活动不会长久的言论后,愤怒的消费者迅速在这家日本企业的首尔总店外举行了抗议集会,使得企业不得不发表声明,就老板的不当言论致歉。


7月18日,韩国全州市一家超市张贴了“不销售日本商品”的海报。图片来源:纽西斯通讯社


日货销量明显下降


仁川市多家中小企业联合团体17日宣布,将在店铺内下架日本商品,这些团体覆盖大约1700家企业。此前,韩国大约3000家中小企业已经宣布下架日货。一些店铺明确贴出告示,“本店概不销售日货”。


有数据显示,抵制活动明显影响到日本商品在韩销量。


韩媒援引韩国知名连锁超市之一“易买得”公布的数据报道,7月1日至7日,该公司旗下超市的日本啤酒销量与前一周相比下降14.3%,本地产以及进口自其他国家啤酒的销量同期分别上涨3.6%和2.9%。


“针对日本的做法,我觉得作为韩国人必须做些什么来表达抗议,”首尔一名白领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至少我在超市里会选择韩国啤酒,而不是日本啤酒。”不过,对于自己会多严格地抵制日货,这名44岁男子没有明确回答。


有业内人士说,一些日本汽车商正考虑取消或减少在韩促销活动。


曾多次抵制日货, 这次有何不同?


就这次抵制日货活动,韩国国内有着不同看法。


一些人认为,韩日问题应该留给政界人士解决,而不是通过普通民众抵制行为,抵制还会伤及日本在韩企业的韩国员工。


“大家如果回过头看一下之前的抵制日货活动,会发现不是那么有效,”韩国仁荷大学经营学教授李银姬说。这专门研究消费行为的专家认为,这种抵制活动持续的时间通常都有限。


7月8日,韩国首尔一家超市张贴“不销售日本产品”的标语。图片来源:纽西斯通讯社


由于韩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与领土争端,韩国国内之前也多次掀起过抵制日货活动。


比如,2001年,大约40家民间团体发起抵制日货,抗议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2005年,许多地方企业因日韩领土争端,宣布下架日货。


2013年,因为韩日领土争端,有600多万会员的韩国个体商户团体以及数十个市民团体一起发起抵制日货活动。有调查显示,这次活动当年造成日本车在韩销量下降两到三成。


也有人认为,眼下的这场抵制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包括韩日之间的贸易争端可能会陷入长期化,以及这次活动有新的发起和参与特点等。


多名行业观察人士分析,与过去由民间团体发起抵制不同,这次是由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借由互联网自愿发起或支持抵制。


“抵制活动在网上迅速传播,尤其是年轻一代自发分享抵制名单以及表达情绪,”韩国全北大学社会学教授薛东勋说,这是一种自发行使消费者权力的行为。


韩国人对日本好感调查历年结果图表。来源:《韩国先驱报》网站


无论这场抵制活动的前景如何,其背后反映的都是这场日韩贸易摩擦对两国民间关系造成的损害。


韩国盖洛普公司12日发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高达77%的韩国人表示“对日本没有好感”,对日本“持好感”者仅占12%,是自这一调查开展28年以来的最低值。


责任编辑:陈雅芬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