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或将改变全球贸易和商业支付方式

发布时间:2020-08-25 发布者:亚时财经


(图源:网络)


数字人民币,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系统正推广至中国各地。不仅如此,它还可能潜在地改变全球贸易和商业支付方式


Sister City Partners网站的基金经理沃里克·鲍威尔(Warwick Powell)近日在接受《亚时金融》(Asia Times Financial)访谈时说,数字人民币不仅在中国,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将与美国支持的国际金融体系直接竞争。如果用户的设备上有人民币支付系统,理论上就有可能用于全球贸易。“这是一种‘可编程’货币,因此它能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比如沿着全球供应链进行支付。”


鲍威尔2015年开始在澳大利亚区块链公司BeefLedger工作,主要关注中国市场。他说,数字人民币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实现地理上的隔离。但他称,随着这项服务的推出,“目前的试点(项目)表明,它将首先用于所谓的小额高频支付” 。


鲍威尔说:“但当智能合约‘幕后’驱动的移动和即时交易在未来成为现实时,又有什么区别呢?那就是双方可以授权一项活动,然后在两家公司的钱包之间进行支付。”


多层次控制和管理


鲍威尔不完全同意数字人民币基于区块链技术这一说法。“它(数字人民币)不是基于区块链,因为对货币的跟踪是集中进行的,(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是去中心化)。然而,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基础设施,有些方面比其他方面更分散。如果我们指的是某种形式的去中心化数据和应用架构的话,它又具有区块链的特征。”

 

“中国央行(PBoC)正在建构DCEP发行的新体系,包括返还、控制和管理、编码和解密、所有权变更事宜。商业银行需建立一个DCEP基础设施,这可能有更明确的区块链元素 ……我们有应用层,包括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交互,在这一层中可以设想新的链条。”

 

许多潜在和未来数字人民币用户担心“这种货币是否真的是匿名?”。对此,鲍威尔的回答“是”,但又“不是”。他说,DCEP的数据字段有一个“所有者字段”,该字段表示DECP的是当前所有者,并对对手方匿名,不过它将对应于中国央行后端注册表中的实际用户。“这使中国央行能够确定人民币所有者是否有权在双线下状态进行转账”。

 

此外,“还有广泛的其他属性数据,因此可以扩展DCEP的管理应用。不同机构可设置不同的属性值,只有有权查看不同数据的机构能解密。通过扩展属性,DCEP变成了‘可编程货币’。例如,它使中国央行能向特定行业部门而非其他行业发行货币,或用于特定用途”。 但P2P(点对点)支付可以在电网之外进行且基本上是匿名的。


鲍威尔说:“DCEP的松散耦合特性为对等交易提供了一种匿名性,因为人们可以通过‘钱包到钱包’方式交易,从而消除了许多交易细节。但DCEP是可编程的,因此钱包可以被冻结、暂停、停用,或被中央机构撤销交易。”


数字人民币有能力成为目前全球SWIFT美元转账系统的竞争对手。它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金融图景。但需注意的是,它完全处于中国央行的支配之下


鲍威尔认为,目前的数字支付平台如支付宝等,需要接受这种改变。“它们(支付宝等)将不得不启用DCEP支付。使用DCEP支付和替代支付之间的成本差异将决定短期内影响的性质。移动支付提供商将会适应”。


数字人民币不会完全取代现金


8月24日,国际清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发表一份题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崛起:驱动因素、方法和技术》(Rise of th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drivers,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的报告。报告中预测,数字人民币不会完全取代现金,而只作为货币的补充


人们还担心,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极为成功的现金数字化人为地扩大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报告称,在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引入应放在高度数字化经济和私人数字支付服务广泛使用的背景下看待。


引入数字人民币将对这个全球人口最大国及第二大经济体产生深远影响。除了为在线交易中的现金提供方便的补充,数字人民币还将为当下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双垄断现象带来多样性。目前,这两家公司共同控制着移动支付市场94%的份额。


报告提到,如果决定超越目前的试点阶段,数字人民币将成为流通现金(M0)的补充,M0包括纸币和硬币,以及央行存款账户,但不会完全取代现金。

 

作者:Chris Gill & Umesh Desai

原标题:China’s digital yuan aims for a global future outside USD net

编译:林芷萱

责任编辑:NADEEM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