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家植物园:人类已造成571种植物灭绝

发布时间:2019-06-12 发布者:亚时财经

英国皇家植物园近日发表首个全球报告,报告中称,自1750年以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造成571种植物灭绝。


该团队的Maria Vorontsova 博士强调,571这个数字是出于人类现有认知的植物,但植物真正灭绝的速度会比报告上的更加严重。人类的破坏活动包括砍伐森林和将土地转变为农田,这些都破坏了植物的自然栖息地。


马达加斯加的森林砍伐已令许多植物灭绝(图源:网络)



报告资料显示,灭绝的植物包括智利檀香和圣赫勒拿橄榄树,它们的标本于2003年死于白蚁袭击和真菌感染。


目前还有数以千计的植物面临无法繁衍的困境,原因是这些植物有的只剩下单个性种,或者植物种子传播所需要的大型动物已经灭绝。


五月份有份报告曾表示,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衰退,100万中动植物濒临灭绝,人类社会正处于危险中。


植物是生物界的基础,植物学家每年发现大约2000种新物种,而确认物种灭绝则需要很多年,有些植物可能还没有等到被人发现,便遭到灭绝境况。


  100年来已经灭绝的动物  


日本狼:于1905年灭绝。



日本狼是生活在北半球全域的狼的一种。它肩高三十五公分,体长1米,是世界上体形最小、最为稀有的一种狼。它们曾经居住在本洲、四国、九洲的山林中。在西方国家,人们把狼视为袭击家畜的恶魔。但是在日本,它却被人们视为追赶那些遭踏田地的鹿或熊的庄稼守护神。由于之后被人大量猎杀,最后在1905年灭绝。另一种北海道狼跟日本狼是近亲,但亦于1889年灭绝。


欧洲野马:1909年灭绝。



200多年以前,欧洲大陆和北美洲曾广泛分布着多种野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区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同时人类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恣意捕杀活动,使许多野马先后绝迹,欧洲野马就是其中的一种。欧洲野马和今天的家马很相象,连齿式和牙齿式的构造也是一样的,但欧洲野马身躯不大,在夏季,欧洲野马十几只结成一群,由一匹雄马率领,在草原上漂泊漫游,寻觅野生植物吃。


钮芬兰狼:1911年灭绝。



纽芬兰狼(Newfoundland Wolf),拉丁学名:Canis lupus beothucus,是灰狼的一个亚种,原本生活在加拿大纽芬兰岛上,1842年,纽芬兰地方政府为追捕这种动物的人设立奖金。1911年,它们成为北美洲灰狼许多亚种中第一个灭绝的亚种。1930年被列为灭绝物种,1937年动物学家G.M.AllenThomas Barbour首先描述并为它们命名。


旅鸽:1914年灭绝。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 (Royal Ontario Museum) 收藏的旅鸽 (Ectopistes migratorius) 标本


旅鸽,顾名思义,是一种特别喜欢旅行的鸽子。原分布于北美洲的东北部,秋季向美国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州和墨西哥的东南方迁徙,栖于森林中。直至1850年还可见到上百万只的鸟群。由于土地开垦,森林破坏,人和家畜的大量捕杀食用其肉,甚至用作肥料,到19世纪末,已减少到很难见到几只鸟的小群。当人类采取保护措施时已太迟,1900年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被杀死。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叫“玛莎”的雌性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中死掉,代表着旅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卡罗莱纳鹦鹉:1918年灭绝。



在全世界数百种鹦鹉之中,卡罗莱纳鹦鹉曾经是唯一的一种北美洲土生土长的鹦鹉。它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印第安人的传说和绘画里,当地人称它为“黄脑袋”。直到19世纪初,这种鹦鹉仍在美国的东部地区十分常见。但是,在此后的一百年间,这种鸟的数量突然锐减,它灭绝的过程如此迅速,以至于相关的科学研究几乎全未开展。1918年,世界上最后一只卡罗莱纳鹦鹉死在了美国的辛辛那提动物园里。


基奈山狼:1915年灭绝。



基奈山狼 (Canis lupus alces)是一种1915年灭绝、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大体型狼。基奈山狼仅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基奈半岛。


袋狼:1936年灭绝。



袋狼(英文名:Thylacine,Tasmanianwolf)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澳大利亚草原等地。属于有袋类,和袋鼠一样,母体有育儿袋,产不成熟的幼仔,并且为夜行性。袋狼栖息于开阔的林地和草原,夜间外出捕食,白天栖身于石砾中。5000年前,澳大利亚野犬随人类进入澳大利亚。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


巴厘虎:1937年灭绝。



巴厘虎,Panthera tigris balica(Schwarz, 1912),猫科豹属虎的一个亚种,是现代虎中最小的一种,体型不到北方其他虎的1/3。它的体长约1.15米,重100公斤上下,生活在印尼巴厘岛北部的热带雨林里。已经在人类的大肆捕杀下于1937年灭绝,现在人们已经无法欣赏这种体型最小的虎种了。据记载,最后一只巴厘虎于1937年9月27日在巴厘岛西部的森林里被贪婪成性的猎人射杀。


小瀑布山狼:1940年灭绝。



小瀑布山狼(学名:Canis lupus fuscus)是灰狼的一个亚种,属于食物链上层的掠食者,通常群体行动。它们活动在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和草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员。狼具有很好的耐力,适合长途迁移。它们的胸部狭窄,背部与腿强健有力,使它们具备很有效率的机动能力。它们能以约10公里的时速走十几公里,追逐猎物时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时65公里,冲刺时每一步的距离可以长达5米。由于它们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


巴巴里狮:1942年灭绝。



巴巴里狮, Panthera leo leo (Linnaeus, 1758),是 狮子的指名 亚种,但已于 野外灭绝。现时在 欧洲只有少于40只饲养的巴巴里狮,全球则少于一百只。巴巴里狮以往分布在 北非,由 摩洛哥至 埃及。野外最后的巴巴里狮是于1922年在 阿特拉斯山脉被射杀。相信它们不单在野外灭绝,连同饲养的也都已经消失。不过,在一些 动物园或 马戏团内可能仍有巴巴里狮的存在。


加勒比僧海豹:1952年灭绝。



加勒比僧海豹,Monachus tropicalis(Gray, 1850),海豹科僧海豹属的一种海豹。僧海豹比普通海豹略大,它嘴部短宽,额部高而圆突。没有外耳,但是有很好的听觉能力。僧海豹喜欢热带温暖的海水,体型比海狮、海象更适宜在水中生活,后肢不能曲向前方,而这在水中运动十分重要。僧海豹体表平滑,几乎成流线型,非常适合在水中快速游泳和潜水。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再加上水中的灵巧,使它更容易捕捉到各种鱼类。而到了陆地上,它的动作就显得十分笨拙,善于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撑作用,只好缓慢地匍匐爬行。


阿拉伯鸵鸟:1966年灭绝。



阿拉伯鸵鸟(Arabian ostrich),或曰中东鸵鸟(Middle Eastern Ostrich)是鸵鸟的一个已经消亡的亚种。曾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及近东地区。


墨西哥灰熊:1969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是墨西哥最多的野生动物之一。是棕熊的一种,它因毛色棕灰因而得名。1964年,墨西哥灰熊终于被人类赶尽杀绝。从此墨西哥再也见不到了灰熊的踪迹。


日本海狮:1974年灭绝。



日本海狮,Zalophus japonicus(Peters, 1866),海狮科加州海狮属的一种已灭绝的海狮。于2003年前,日本海狮都被认为是加州海狮的亚种,但后来有指日本海狮与加州海狮有不同的栖息地及行为,故被分类为独立的物种。日本海狮栖息在日本海,尤其是在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的近岸地区。它们一般会在开放及平坦的沙滩上,甚至有时亦会在石上繁殖。现时在日本及荷兰有几个日本海狮的标本。而在大英博物馆则存有日本海狮的毛皮及4个头颅骨。


爪哇虎:1980年灭绝。



爪哇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ondaica)是曾经存活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一个虎的亚种,自从1980年代就已灭绝。爪哇虎是除巴厘虎和苏门答腊虎外,生活在印尼境内的第三个虎亚种,也是最近期绝灭的一种虎。虽然迄今还不时有目击的传闻,但都未获得证实。


金蟾蜍:1989年灭绝。



环眼蟾蜍,又称金蟾蜍,美洲蟾蜍的一种,曾大量存在于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多云雾森林(Monteverde Cloud Forest Reserve,现已为自然保护区)中一片狭小的热带雨林地带,其雄性个体全身呈金黄色。1966年由爬虫学者杰伊·萨维奇(Jay Savage)发现并正式命名,1989年以后,再没有被发现。至2006年,环眼蟾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状况为绝灭,由于全世界范围内两栖动物数量不断下减,环眼蟾蜍绝灭的实例也被许多相关学者研究,一般认为,造成环眼蟾蜍绝灭的主要原因为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


西非黑犀牛:2011年灭绝。



又名西非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亚种。西非黑犀牛曾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但是近年来数量急剧下降,于2006年被认为已经灭绝。2011年11月10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此亚种灭绝。


平塔岛象龟:2012年灭绝。



平塔岛象龟(学名:Chelonoidis nigra abingdoni)是栖息于厄瓜多尔以西东太平洋科隆群岛平塔岛岛上的一种可能已经灭绝的象龟。1971年被发现的孤独乔治(西班牙语:el Solitario Jorge)一直是科学界已知的唯一一个平塔岛象龟个体。2012年6月24日,孤独乔治死亡。


珊瑚裸尾鼠:2019年灭绝。



珊瑚裸尾鼠(Bramble Cay melomys),学名荆棘礁裸尾鼠,已经灭绝啮齿类动物,曾栖息于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一带。2019年2月,澳大利亚官员正式宣布澳洲濒危啮齿类动物珊瑚裸尾鼠灭绝,这也是全球第一种因为全球变暖而灭绝的物种。

 

(亚洲时报  综合)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