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从今天开始不打小孩

发布时间:2019-04-30 发布者:亚时中文网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称“无巴掌日”。


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


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包括美、加、英、纽、澳、肯亚、喀麦隆、印度、斯里兰卡、香港等,都同时举办终止体罚的活动。


经研究发现,在一些于公共场合遭受父母殴打的孩子身上,会有类似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它主要源于爆发性的伤害,还会诱发其他心理问题,比如极度消沉、拒绝社交甚至自杀、自伤倾向…


对待孩子,请懂得引导与尊重,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宽容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国际不打小孩日”宣传海报  (图源:央视新闻)

 

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这是国际无巴掌日的口号,它是要求从这一天开始,以后永远不打孩子了。而对于今天的中国,各种教育成果和理念已得到了开拓性发展,早该对棍棒教育进行全面警醒了。


其一,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违法的,《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一再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家长和教育者所谓的“爱心幌子”再动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则,建立在违法乱纪的平台上,只有教育行为合法、合情、合法、合情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其二,“棍棒教育”会给被打者带来严重创伤。一般人多认为,打几下,没事,我们的传统教育规则就是,“打是亲骂是近,不打不骂是远人”,一味强调打的效果,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伤害和重创。比如,体罚和暴力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研究发现,从来没有挨过打或极少挨打的孩子,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要比常挨打的孩子好得多。在5岁至9岁年龄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绩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另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负面影响。打骂教育的确有“管理速效”,却抹杀了孩子的远景发展能力、快乐发展能力,虽然“快”,却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教育短视。这种经由心理性、实验性数据得出的结论,应该得到中国家长的广泛认同:体罚是“害”,而绝对不是“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其三,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更应该站在世界教育的高度,认识教育,将尊重和快乐进行到底。西方国家的教育,早已将尊重落实到了细枝末节,落实到了“不许体罚”的高度。比如美国等国家,对于暴力教子实施了强制报告和救护制度,美国还开设了接听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投诉的热线电话,由儿童保护部门的专门接线人员负责接听投诉热线。以孩子最佳、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接受家庭体罚的举报,对举报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举报是否有效、调查是否必要,警察或社会工作者及时干预家庭体罚,法庭针对体罚者做出判决、针对孩子提供服务,政府提供家庭危机干预及社区干预两方面的服务。社会已经形成了浓郁的保护和爱护孩子的氛围,所以,才有了“不打小孩日”之类的节日。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图源:人民日报)


(亚洲时报中文网  综合)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请通过亚时财经邮箱联系:asiatimescn@sina.com

热门话题更多>>

推荐文章

更多>>

扫一扫手机阅读

ATimesCN手机网站